在养生观念盛行的今天,中医拔罐也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不少市民为了便捷省事,便自备工具,需要的时候自己在家拔罐。然而,这看似简单的拔罐,操作起来却是很有讲究。若是稍不留心,还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么在家拔罐有哪些细节需注意呢?
1.拔罐位置不可随意
中医拔罐,一般是用杯罐吸附在人体穴位或某个疼痛的局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自己在家拔罐,首先要讲究部位是否正确,除了疼痛部位的穴位要拔罐外,还要在疼痛的相关穴位拔罐,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很多人在家拔罐并没有穴位的相关概念,因此在拔罐前最好先咨询中医师。
2.拔罐时间不宜过长
很多人认为拔罐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然。拔罐时间一般是根据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的不同来定,通常建议夏季留罐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秋冬季可以留罐15-20分钟。因为拔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若是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泡,这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3.拔罐后不能立即洗澡
有些人喜欢拔罐后洗个热水澡,认为这样既舒服又保健,其实不然。可以选择在洗完澡后拔罐,但是不能在拔罐之后马上洗澡。因为刚刚拔罐后的皮肤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发炎。尤其不能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着凉感冒。
4.拔罐不当会“致病”
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会晕罐。拔罐过程中,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等症状,此为晕罐,应立即停止拔罐,让患者平卧,饮温开水或糖水,休息片刻便可。若是拔罐太紧或留罐时间太长,轻者局部皮肤出现小水泡、出血点或局部瘙痒,注意少碰水,不要挤水泡,一般一两天会自愈。严重者水泡较大较多,应立即上医院处理。
中医拔罐好处多,不仅能逐寒祛湿、疏通经脉,还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预防,治愈疾病的目的。但拔罐也需讲求方法,否则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若您是中医拔罐的“常客”,那么以上细节可得注意咯!
分享到:
上一章: 健康小常识:这些常被扔掉的治病良药
下一章: 养生保健:女性经期不能做的四件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