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人气医生

科室

前列腺炎支原体膀胱炎输卵管堵塞、积水睾丸炎、附睾炎精囊炎

您当前位置:疑难病咨询医疗网 >> 疾病资讯 >> 疾病新闻 >> 浏览文章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用药:中青年与老年不同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4年04月14日访问:

  中青年帕金森患者的用药原则与老年患者有区别。因为帕金森病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药物治疗只能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不改变疾病的进程或者逆转疾病,所以需要长期、终身治疗。另外,在药物控制症状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药物潜在的副作用。药物治疗时间越长,副作用一旦发生则患者受到影响的时间也越长。中青年帕金森病患者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相比,服用复方多巴制剂等药物容易出现运动并发症等不良反应,而且可能长期受到困扰,因此防止这些问题非常关键。
  
所以传统观点认为,对于中青年患者,如果疾病程度对于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太大,可以考虑适当推迟药物治疗的启动时间。但如果疾病程度较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那就要尽早吃药,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作能力。只是在改善症状的要求上,要遵循“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原则。即,不要追求短期百分之百症状改善,但争取实现长期稳定的疗效。
  
对于年纪比较大的患者,因为可预期的寿命决定了治疗时间有限,所以要尽可能早期治疗,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好更早的改善。
  
总之,年龄的因素都是相对而言。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症状的程度。一般出现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影响到工作、生活的话,就可以开始治疗。所有这些因素要综合分析。
  
服药的剂量:按需供给
  
问:有的人因为害怕用药而拖延治疗,疾病会不治疗而加速进展吗?
  
答:帕金森就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早用药与晚用药并不改变疾病的进展。但早用药,就可以尽早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可以延长寿命。
  
问:患者经常出现“服药与病程不相符”的问题,治疗帕金森的服药次数、服药剂量跟病程如何匹配?
  
答:帕金森的用药方案要综合考虑疾病所处的阶段、症状程度、患者的年龄、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药物的敏感等因素而制定。用药方案包括用哪种药物、服药次数、服药的剂量。
  
随着疾病的进展和变化,治疗方案也应随之变化。
  
药物种类的选择,一般来说,起始治疗时,年龄因素影响比较大。举个例子,老年病人可能倾向于用复方多巴,以求快速、强效的控制症状。年轻病人则倾向于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起效不是很快也不是很强效,但药效持续时间长。
  
要注意,年龄因素虽然很重要,但年龄因素不是唯一的因素,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例如一个70多岁的震颤为主老年帕金森病人,年龄很大,是不是该用复方多巴?不应该,为什么?病人原本有震颤和僵硬,吃完复方多巴后震颤没有得到缓解,但僵硬得到改善,可随着僵硬的改善,震颤反而加剧了。这就说明这个病人不适合用复方多巴,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能效果更好一些,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震颤的效果是比较好的。选择治疗药物时年龄、程度、类型等因素都要考虑,不能一概而论。
  
服药次数主要决定于药物作用的时间。如果服药一次能管用6小时以上,一天可以服药两次。如果服药能管用4小时,一天服药则为三至四次。这样做为了保证患者的症状在一天内相对平稳的得到控制。
  
服药的剂量,原则是“按需供给”。帕金森是因为多巴胺合成减少而带来的一系列运动及非运动障碍。每个患者多巴胺的欠缺量是不一样的,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补给多少,要根据患者疾病阶段、症状程度来判断多巴胺的欠缺量,看患者对于症状改善的需求来判断多巴胺的补给量。
  
自己调药,可能适得其反
  
问:用药之后,效果并不明显,患者可否自己增加药量?自己擅自增加药量会有哪些不良后果?
  
答: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较多,如何优化调整需要专业知识。患者自行调整用量可能增加风险,降低疗效,适得其反。帕金森药物治疗的调整,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问:患者说,“药物不像以前那样管事了,以前服一次药能维持4小时,现在2个小时药就过劲了”。这时该怎么办?
  
答:这可能是因为帕金森病人出现了症状波动和剂末现象。由于疾病进展,同样剂量的药物产生药效持续的时间缩短了。如不增加给药次数,或调整用药,在用药间隔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加重,这种现象就叫做剂末现象。
  

对付剂末现象的处理原则是调整治疗方案使药物的浓度稳定,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临床上主要通过抑制药物的降解来治疗,通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以上文章转载自好大夫网站。

分享到:

已有(0)位访客点赞

您当前位置:疑难病咨询医疗网 >> 疾病资讯 >> 疾病新闻 >> 浏览文章
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