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药理作用:雷贝拉唑钠属于抑制分泌的药物,是苯并咪唑的替代品,无抗胆碱能及抗H2组胺特性,但可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通过抑制H+/K+-ATP酶来抑制胃酸的分泌.此酶系统被看作是酸质子泵,故雷贝拉唑钠作为胃内的质子泵抑制剂阻滞胃酸的产生,此作用是剂量相关性的.动物试验证实雷贝拉唑钠在用药后不久即可从血浆和胃粘膜中排出。
剂型规格:片剂(肠溶),20mg。
适应证: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消化内科
性 状:该品为肠溶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用法用量:本品不能咀嚼或压碎服用,应整片吞服。 1.成年人/老年患者的用药 A.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和活动性良性胃溃疡患者:20mg(2片), 每日1次,晨服。 大多数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用药4周后痊愈。但有2%的患者还需要继续用药4周才能达痊愈。 一些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对晨服10 mg(1片)片剂,每日1次的治疗量即有反应。 大多数活动性良性胃溃疡需在用药六周后痊愈。但有9%的患者还需继续用药六周才可达痊愈。 B.侵蚀性或溃疡性的胃-食管返流征(GORD)患者:20mg(2片),每日1次,疗程为4~8周。 C.胃-食管返流征的长期治疗方案(GORD)的维持治疗:疗程为12个月,维持治疗量为10 mg(1片)或20mg(2片),每日1次。一些患者对每日10 mg(1片)的维持治疗量即有反应。 D.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性治疗。 与适当的抗生素合用,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 本品应在早晨、餐前服用,尽管用药时间及摄食对雷贝拉唑钠药效无影响,但此种给药方式更有利于治疗的进行。 2.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无需进行剂量调节。但在对有严重的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时,应参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1.严重副作用: (1)休克:有报道本品有发生过敏 、休克的副作用,因此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服用,并进行妥善处理。 (2)血液:本品罕见引起各类血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等。但偶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贫血等,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服用,并进行治疗。 (3)视力障碍:国外服用本药,有发现视力障碍的报告。
2.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腹泻和恶心。其它的不良反应有鼻炎、腹痛、虚弱、胃肠胀气、咽炎、呕吐、非特异性的疼痛或背痛、头晕、流感症状、感染性咳嗽、便秘和失
3.不良反应有瘙痒、皮疹、心悸、肌痛、胸痛、口干、消化不良、神经过度敏感、嗜睡、支气管炎、鼻窦炎、畏寒、嗳气、腿部抽搐、尿道感染、关节炎和发热、四肢无力、感觉麻木、握力下降、步履不稳、疲倦感。
4.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厌食、胃炎、体重增加、抑郁、瘙痒症、视觉/嗅觉功能障碍、口炎、发汗和白细胞增多
5. 2%的患者出现肝酶的升高,如ALT、AST、AI-P、γ-GTP、LDH总胆红素上升。 6.有报道出现大疱疹或其他皮肤反应包括红斑。当出现皮肤病损时应立即停药。
禁忌:对雷贝拉唑钠,苯丙咪唑替代品或对该制剂制备中使用的任何赋形剂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用雷贝拉唑钠治疗的症状反应不排除存在胃或食道癌。因此在用本品开始治疗之前应排除存在癌症的可能性。尽管在年龄和性别匹配的轻中度肝脏损伤患者与正 常者的对照研究中,未见到明显与药物相关的安全问题,但是重度肝损伤患者初次使用本品治疗时,医生建议要特别注
2.服用本品时,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血液生化学(如肝酶检查),发现异常,即停止用药,并进行及时处
3.肝功能损伤的患者慎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