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秋收冬藏。冬天是人体精气藏匿的季节,是养生的好时节,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睡眠等方式达到调和气血、补充营养、强身健体的效果。然而冬季气温低下气候寒冷,寒气较重,特别是南方空气湿度较大,容易导致气血淤阻不畅、风邪、湿邪入侵,身体抵抗力较弱的人易患伤风感冒、风湿等疾病,还会加重诸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重病。
因此,冬季养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那么冬季养生应遵循什么原则呢?《黄帝内经》说:“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湿,无泄皮肤,使气丞夺”,意思就是说冬天要养神、疏通气血、保持心情舒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日常生活中的4个冬季养生小常识:
1.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气候寒冷,风邪、湿邪较重,因此防寒保暖是冬季养生的第一要求。要选择保暖性能好的冬装,外出时更要做好保暖工作。一般情况下,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
在室内使,保持房间温度16℃—18℃,空气湿度在30%—60%,这是最适宜人体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此外,还要多开窗,保持空气的流通,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2.正确进补
很多人都知道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于是就认为可以无节制地大吃大喝。其实,冬季进补也是有讲究的。中医认为冬季进补应该以滋养肾脏为主,肾是精气之源,生命之本。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冬季补肾应多吃温热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
选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豆类食品,滋阴补阳的韭菜、大蒜、萝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鸡肉、鱼肉等肉食和坚果类食物,可以起到很好的温补肾阳效果。
3.多运动防疲劳
秋冬季节,我们经常感到中午困乏,精力不充沛。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可以有效缓解身体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专家建议应一周进行两到三次高强度锻炼,并加入瑜伽、慢跑或负重训练等强度较低的锻炼项目。高强度的锻炼可以完全舒展身躯,提高心肺活力,缓解工作疲劳;强度较低的锻炼项目则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体质,增强身体机能。
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4.保持心情舒畅
冬季养生强调要疏通气血,其实保持心情舒畅也是很重要的,现代医学已经把心理健康作为衡量健康的重要标准。秋冬季节阳光较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表现为情绪变得易怒、忧郁、易疲劳、精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晒晒太阳,多补充维生素,都是缓解此类症状的不错方法。
分享到:
上一章: 走进有氧运动 熟知运动好处
下一章: 祛斑保健的5种小妙招
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