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益气化瘀,清利湿热。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症见水肿时重时轻、时起时伏,或始终水肿不明显,腰痛倦息,或无明显症状,舌淡或有紫气淤点,面色不华,脉沉细或弦。尿常规检查有蛋白、管型、红白细胞等,或有血压髙、贫血、胆固醇与类脂质高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肾、亏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兼夹湿邪血瘀之水肿、肾劳证者。
详细描述:用法:文火久煎,分温两服。有水肿者,少盐饮食。
方解:方中黄苗、白术补气健脾助运以扶正,气虚甚者宜量大;黄芪配当贱、丹参增强益气养血化瘀之功,使瘀消而不伤正;冬葵子、土茯苓、浙贝母、白芽根清热解毒利湿,为祛邪之主药,量宜太,有黄芪、当归之助,使湿去而不伤阴,可放心大胆用之;益母草活血化淤而利尿,且有降血压之效,对血瘀湿盛水肿甚者可以用至66—100克无妨;益智仁温肾摄精以固肾气治本。
药方:
生黄芪3-50克 白术10-15克 当归10-15克 丹参15-30克 冬葵子30-50克 土茯苓30—50克 益母草30-50克 益智仁15-20克 浙贝母10-15克 白茅根30-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