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疏散风热,养阴清肺。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等。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口干,喉痒咽痛,咳嗽或气急,舌质偏红,脉数。
详细描述:用法:每剂煎2次,头汁用冷水约约500毫气先浸泡扣20分钟,然后煮沸5—6分钟即可;二汁加冷水约400毫并煮沸5分钟,勿过煮。可将药物放入热水瓶中,用沸水冲泡1小时候茶饮服。
方解:方中南南北沙参清肺养阴、化痰止咳;菊花、银花甘凉轻宣,疏散风热,同为主药;薄荷、杏仁、甘草清热透散,宣肺止咳共为辅佐药配伍,合成宣透表、疏散风热、巧阴清肺、化痰止咳之功。
加减:咽喉肿痛者去杏仁,加元参20克、桔梗6克、蝉衣10克;肺热偏盛、体温较高可加重沙参、银、菊用量。或改用野菊花15克,或加黄芩15克、蒲公英30克;咳嗽较剧去薄荷加前胡15克、象贝15克;气急较甚去薄荷、加枇杷叶(包)15克、地龙10克;宿有痰贫饮去薄荷,加半夏20克、茯苓18克、芦根20 克。
药方:
南沙参15克 北沙参15克 银花20克 菊花10克 薄荷6克 杏仁10克 清甘草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