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酮康唑
适应症:
1.全身真菌感染,如全身念珠菌病、副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
2.由皮真菌和(或)酵母菌引起的皮肤、毛发和指(趾)的感染(皮真菌病、甲癣、念珠菌性甲周炎、花斑癣、头皮糠疹癣性毛囊炎及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等),当局部治疗无效或由于感染部位、面积及深度等因素无法用药时,可用该品治疗。
4.应用局部治疗无效的慢性、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
5.用于预防治疗因免疫机能降低(遗传性及由疾病或药物引起)而易发真菌感染的患者。
用量用法:口服。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应进餐时服用。成人:1.深部真菌感染:一次0.2g,一日1~2次。2.皮肤感染:一次0.2g,一日1次,必要时,可增至一日1次,一次0.4g,或一日2次,一次0.2g。3.阴道念珠菌病:一次0.4g,一日1 次。小儿:1.深部真菌感染:按体重一日4~8mg/kg。2.皮肤感染:体重小于15kg的小儿一次20mg,一日3次。体重15~30kg的小儿一次0.1g,一日1次。体重30kg以上的小儿同成人。免疫缺陷患者的预防性治疗:1.成人:一日0.4g2.小儿:按体重一日4~8mg/k。
禁忌:急慢性肝病患者、有肝病史者、对该品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
1.肝毒性:该品可引起血清氨基转移酶(AST、ALT)升高,属可逆性。偶有发生严重肝毒性者,主要为肝细胞型,发生率约为0.01%,临床表现为黄疸、尿色深、粪色白、异常乏力等,通常停药后可恢复,但也有死亡病例;儿童中亦有肝炎病例发生。
2.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及纳差等较为常见。
3.按一日1次,一次0.2g的剂量服用时,可能出现血浆睾酮浓度的暂时减少,一般在服药后24小时内恢复正常。按此剂量进行长期治疗时,睾酮量与对照组差别不大。
4.治疗剂量超过一日0.2g或0.4g,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可逆性男性乳房发育及精液缺乏。
5.其他:尚可发生药疹、瘙痒、头晕、头痛、腹痛、嗜睡、畏光、感觉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贫血、脱发、过敏反应及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
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应慎用:胃酸缺乏(可能引起该品的吸收明显减少);酒精中毒(该品可致肝毒性)。
2.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血清氨基转移酶的升高可能不伴肝炎症状,然而,如果血清氨基转移酶值持续升高(即使是轻度升高)或加剧,或同时伴有肝毒性症状时均应立即中止该品的治疗。
3.由于该品对血-脑脊液屏障穿透性差,故不宜用于治疗真菌性脑膜炎。
4.由于该品对曲霉、毛霉或足分支菌的抗菌作用差,故不推荐用于上述真菌感染。
5.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由于该品可导致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因此也可引起血胆红素升高。
6.50岁以上的妇女对该品的耐受性差。
7.曾服用灰黄霉素及同时服用对肝脏有损害药物的患者,应注意肝损害反应,如常见的倦怠伴有发热和黄疸等症状。用灰黄霉素治疗的患者,开始用该品前最好停止服用灰黄霉素一个月。
8.对于一日服用该品0.4g以上(含0.4g)剂量的健康受试者,发现该品可降低可的松对促皮质激素刺激的反应。因此对肾上腺功能不全及长时间处于应激(如大手术等)状态的患者,应监测其肾上腺功能。
9.服药期间禁止服用酒精类饮料。如发生头晕、嗜睡时需引起注意。
10.该品可与食物同时服用,以促进该品的吸收病减少恶心、呕吐反应。
11.该品可引起光敏反映,故服用期间宜避免过长暴露于明亮光照下,可配戴有色眼镜。
12. 治疗念珠菌病疗程至少2周,治疗需持续至病原检查感染消失。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通常需长期维持治疗。其他系统真菌感染的疗程需6个月或更长。
13.该品用以治疗肾功能损害患者时,一般不需减量,因为仅有小量药物以原形自肾排出。由于该品可致肝毒性发生,故已有肝损害的患者应禁止使用该品,如确有指征应用时,则需谨慎并减量服用。
14.由于该品对某些肝氧化酶有一定抑制作用,故可延缓依赖此酶系代谢的药物的消除,使血药浓度升高,加重不良反应。
15.偶有病例报道该品对饮酒者有戒酒样作用,表现为潮红、皮疹、外周水肿、恶心和头痛等,一般可在数小时内消失。
16.同时应用西咪替丁或呋喃硫胺,至少应口服该品2小时后再服用上述药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