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人气医生

您当前位置:疑难病咨询医疗网 >> 专家疗法 >> 儿科 >> 小儿内科 >> 浏览文章

孙谨臣寒温并用治小儿腹泻的案例分析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6年02月03日访问:

孙谨臣治小儿腹泻

  孙氏对久泻中的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常喜用连附六一汤(出自明虞抟所著《医学正传》)以寒温并用。认为本方由黄连(8g)、附子(3g)、生姜、大枣四药组成,分别具有燥湿、泻热、温阳、和营之长,如能辨证无误,灵活化裁,变通运用,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验案1】郑某,男,2岁。断乳后喂养不当,饮食自倍, 损伤脾胃。一年来,常腹渴稀便,伴完谷不化,每日2〜4次。 形瘦神疲,夜不安寐,四末欠温,口干溲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软。证属脾肾两虚,治予温阳止泻。处方:米炒太子参 6g,茯苓6g,炒白术6g,陈皮2. 4g,熟附子6g,肉桂(后入)1.5g,煨白芍6g,甘草1.5g,川黄连1.5g,生姜1片,小红枣3枚。3剂。药后便稀转稠,1日2次,四末转温,夜寐安静,神情亦佳。显见脾肾煦和已有运转之象,再守前法。原方去肉桂,加破故纸6g。又进3剂,大便已成形。嘱服参苓白术丸(每次6g, 1日2次,用山药、红枣适量煎汤化丸)1个月,以补后天而济先天。

  【按语】此例患儿系久谢伤及脾肾之阳,故治疗虽然仍用连附六一汤,但是已变换黄连、附子的用量,即重用附子,减少黄连。取附子辛热气雄之性以补火,佐黄连苦寒善泄之性以制热,又以姜枣配太子参、茯苓、白术温补脾胃,陈皮调中快膈,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配阳药,使全方结构谨严,方药与证症相符,故疗效满意。

  【验案2】陈某,男,12岁。病后饮食失调,伤及脾胃,时常大便溏稀。近日因暴饮暴食,更伤脾胃,以致脘痞纳少,大便稀薄,日三五行,便前肠鸣腹痛,便后痛缓,情志易躁,舌苔淡黄,脉细弦。此系土虚不荣于木,木旺反又乘土之证。治以补土泻木,调理肝脾。药用:米炒太子参9g,炒白术9g,煨白芍9g,陈皮4.5g,黄连2.4g,熟附子6g,防风4.5g,煨姜1片,小红枣4枚。2剂。药后腹痛便稀已止,脘痞亦解,情志较前安适。原方去防风,加芡实9g。连进3剂,继服资生丸(每次6g,1日1次)半个月,以调理脾胃。

  【按语】此例患儿乃脾虚肝旺证,治疗当以补脾为主,佐以疏肝。故处方虽仍用连附六一汤化裁,仍然变换了二药剂量,重用附子,减少黄连。且与痛泻要方及诸多补脾药相伍,起疏肝补脾,燥湿温中作用,有利于脾之健运、肝之条达,令土旺木荣,其泻自止。

  孙谨臣(1884〜1973),男,江苏省仪征市人。为“小儿神医”朱冠臣的第三代传人,著名老中医。行医69年,以崇高医德、善治小儿病而闻名遐迩。撞长治疗痘疹、伤寒、疟疾、疳积、惊风、结胸、咳喘诸病,尤善调理小儿脾胃。

  孙氏对于小儿腹泻,根据其外感、内伤,分为寒湿、湿热、虚寒诸证的治疗,或用药内服,或用药外敷;治疗疳积,根据其所在部位,或用药物内服、外治,或用手法捏揉,不拘一格,但皆疗效卓著。

分享到:

已有(0)位访客点赞

 以下是对 [孙谨臣寒温并用治小儿腹泻的案例分析]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您当前位置:疑难病咨询医疗网 >> 专家疗法 >> 儿科 >> 小儿内科 >> 浏览文章

科室

前列腺炎支原体衣原体死精、少精、男性不育输卵管堵塞、输卵管炎精囊炎 睾丸炎、附睾炎
膀胱炎 | 盆腔炎 | 子宫疾病 | 血精 | 尿道炎 |

试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