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白乌散
【组成】白芷20克、乌鱼骨10克、血余炭10克。
【制法】散剂。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
【功能】祛风散寒、除湿止带。
【主治】慢性盆腔炎之白带多。
【出处】引自程爵棠《民间秘方治百病》。
7.鳖橘散
【组成】橘核12克,鳖甲12克,海蛤粉12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夏枯草10克、当归10克、赤芍药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茯苓10克、白英15克、香附6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或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主治】盆腔炎性包块(瘀滞型)。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8.清盆散结散
【组成】大黄6克,黄柏6克,姜黄6克,白芷6克,陈皮3克,川厚朴3克,苍术6克,炒艾叶12克,红花3克,透骨草12克,红藤6克,防风3克,乌头15克,泽兰12克,没药3克,乳香3克,丹参9克,天花粉
15克,香附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去上药散用热开水,并加三分之一白酒调和成糊状,装入布袋内,外敷于患处,并再加一热水袋,使之保持一定的温度,每日敷1次,敷半小时至6小时,每袋可敷用3~4次。
【功能】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散结止痛。
【主治】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子宫肌炎等。
【出处】引自胡照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9.止带丸
【组成】当归、川芎、白术、人参、山药、杜仲、香附、破故纸、牡蛎、椿根皮、川续断、青黛各等分。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阴于,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补气调血、益肾止带。
【主治】气血不足、脾肾两虚、带下缠绵清稀、神疲面㿠、腰膝酸软者。可用于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糜烂等症。
【加减】原书加减法:“腹痛,加延胡索、小茴香;肥人,加姜半夏;瘦人,加酒炒黄柏;冬月,加炮姜少许,夏月,加黄柏。”
【出处】引自清代武之望《济阴纲目》。
10.归海养阴散
【组成】当归9克、山海螺15克、鳖甲9克、丹参9克、百部12克、怀牛膝9克、功劳叶20克、生地黄9克、熟女贞9克、鱼腥草9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能】养阴和营。
【主治】结核性盆腔炎。常伴有觀红咽燥、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夜寐盗汗、月经失调、量少色红,甚至闭经、舌质红、脉细而数。
【加减】若潮软甚者,加银柴胡4.5克,地骨皮9克;内热便秘者,加知母9克,麻仁9克;盗汗者,加柏子仁丸12克(吞服)。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分享到:
上一章: 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偏方12
下一章: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症状 初期以宫颈炎为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