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灵脂丸
【组成】五灵脂30克(炒),乌头15克(炮制,去皮脐),白芍药15克,海桐15克,生地黄15克,红花子15克,牡丹皮15克,防风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紫葳15克。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丸,每日服2次,温酒送服。
【功能】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隐疹丹起散在皮肤而麻木瘙痒。
【出处】引自宋代《圣济总录》。
2.妇舒丸
【组成】当归40克,川芎40克,党参40克,白术40克(麸炒),熟地黄40克,香附40克(盐醋制),白芍药40克,黄芩10克(酒制),茯苓40克,牡丹皮40克,陈皮10克,白薇40克,甘草20克,川续断20克(酒制)杜仲40克(盐制),菟丝子40克(盐制),桑寄生40克,砂仁10克(盐制),延胡索40克(醋制),肉桂40克,阿胶40克(蛤粉炒),荆芥20克(醋制),艾叶20克(醋制)。
【用法】口服。每次服1丸(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如梧桐子大,阴干,贮瓶备用。
【功能】补气养血、调经止带。
【主治】气血凝滞、子宫寒冷、月经不调、痛经、红崩白带、经期缠绵、小腹下坠、不思饮食。
【出处】引自《中药成方制剂》。
3.妇科万应膏
【组成】苏木9克,川芎18克,青皮9克,白薇18克,干姜9克,石楠藤18克,胡芦巴9克(炒),泽兰21克,小茴香9克,茺蔚子21克,九香虫9克,艾叶24克,白芷9克,拳参27克,红花9克,当归36克,桉油20毫克。
【制法】膏药。上药用香油熬,黄丹收膏。制成7cmX10cm膏药,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眘药温热化开,穴位贴敷,分贴于关元、气海、肾俞等穴,每日更换1次,连续用药2~3周,痛经患者可在经前1周即开始使用(经期可连续使用)。
【功能】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宫寒血凝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期腹痛、腹冷经闭、腰痛带下等。
【出处】引自《中药成方制剂》。
4.调经八物丸
【组成】当归60克(酒洗),南芎30克(盐汤浸),白芍药45克(酒炒),熟地黄60克(酒浸),白茯苓30克(去皮),白术30克,橘皮30克(盐汤洗晒),牡丹皮30克,条芩30克(酒炒),玄胡索30克(酒炒)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次,空腹淡盐汤送服,寒月温下。
【功能】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出处】引自明代《万病回春》。
5.先期丸
【组成】枇杷叶500克(蜜炙),白芍药250克(酒浸,切片,半生半炒),生地黄180克(酒洗),熟地黄120克,青蒿子150克(童便浸).五味子120克(蜜蒸),生甘草30克(去皮),山萸肉120克,黄桕120克(去皮,切片,蜜拌炒),川续断120克(酒洗,炒),阿胶150克(蛤粉炒),杜仲90克(去皮,酥炙)。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取怀山药粉120克,打糊,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克,空腹时用淡醋汤送服。
【功能】益肝肾、清血热。
【主治】妇女血热、经行先期。
【出处】引自清代《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6.龟板丸
【组成】龟板30克(醋炙),黄芩30克,白芍药30克,椿白皮30克,黄柏9克(蜜炙)。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淡醋汤送服,日服1~2次。
【功能】养阴清热。
【主治】妇女月经来潮、量过多不止。
【出处】引自清代《妇科玉尺》。
7.固经丸
【组成】黄岑30克(炒),白芍药30克(炒),龟板30克(炙),黄柏9克(炒),椿白皮22.5克,香附子7.5克。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温开水送服。
【功能】滋阴清热、固经止带。
【主治】阴虚血热、月经先期、量多、色紫黑、赤白带下。
【出处】引自元代《丹溪心法》。
8.调经清郁丸
【组成】生地黄90克,当归90克,川续断90克,杜仲90克,白芍药90克,川芎60克,阿胶60克,香附60克,知母60克,黄芩60克,川黄连60克,柴胡60克,干葛6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早、晚各服1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功能】滋阴散郁、活血调经。
【主治】热证初发、阴虚内蒸、月经不调。
【出处】引自清代《活人方》。
9.清经散(三)
【组成】牡丹皮9克,地骨皮15克,白芍药9克,青蒿6克,黄柏1.5克,熟地黄9克,茯苓6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开水冲服。或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滋阴清热。
【主治】月经先期、经血甚多。
【出处】引自清代《辩证录》。
10.止崩口服液
【组成】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怀山药15克,炙升麻8克,白芍药15克,熟地黄20克,阿胶20克(烊化),炒贯众15克,川续断15克,益母草15克,海螵蛸12克,赤石脂10克,甘草5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过滤,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能】补气摄血。
【主治】经期出血量多。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分享到:
上一章: 调理月经不调的中药民间偏方13
下一章: 调理月经不调的中药民间偏方1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