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的传播越来越广泛,人们不得不对支原体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以达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今天来谈谈支原体的致病性和免疫性,相信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一)支原体的致病性
1.致病机制。支原体的致病性较弱,多数对人不致病。对人致病的支原体一般以其顶端结构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粘附于细胞上。除穿透支原体外,一般为表面感染,不侵人组织和血液。
2.所致疾病
(1)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又称人的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病理变化以间质性肺炎为主。一般为外源性感染,常发生于夏秋季。5一15岁青少年多见,通过咳嗽、飞沫经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有时可见呼吸道外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症状、神经症状和皮疹。这可能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以及自身抗体的出现有关。
(2)泌尿生殖道感染: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主要有解服脉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现已被列为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
解脲支原体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大量研究表明解脉原体与自然流产、先天缺陷、死胎和不孕症有关。解脉脉原体还可引起不孕症。一生殖支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亦有关。衣原体阳性尿中生殖支原体检出率明显升一高。正常人泌尿生殖道可有支原体存在,但与患者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人型支原体可引起尿道炎、卵巢脓肿、产褥热等。
(3)穿透支原体感染:穿透支原体顶端结构与肺炎支原体相似,有a附和穿人作用,即能a附、穿人人或动物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引起细胞的损伤。目前认为穿透支原体感染是艾滋病的辅助致病因素之一。
(二)免疫性
机体抗支原体感染的免疫机制复杂,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均发挥作用。支原体感染后机体可产生多种抗体,其中sl幼具有保护作用。致敏淋巴细胞对支原体的感染也有抵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