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的瑞金医院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朱正纲以及于颖彦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尿液中可以检测到胃癌的标志物,这就预示着今后能够通过验尿来筛查胃癌了。该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将在近日国际癌症研究权威刊物《Oncotarget》(《癌症靶标》)上发表。
由于早期的胃癌症状不明显,加上一般胃病患者对胃镜检查有所恐惧,使得往往在发现胃癌时就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期,这也就导致最终我国胃癌的检出率比较高。现在,瑞金医院外科研究团队关注到了肿瘤研究领域容易被忽视的生物样本尿液后,就在潜力研究,并在尿液中发现确实存在胃癌的标志物。这些新发现的尿液小分子化合物与血清传统肿瘤标志物对比,能显示出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这次尿液中发现胃癌标志物,无疑是对实现胃癌的无创化诊断以及提高胃癌发现率和早期治疗的起到积极的意义。
围绕着原有检测设备无法分析测试出的尿液中小分子物质的代谢物,瑞金医院胃癌转化医学研究课题组摸索和建立了一套分析方法,对尿液进行收集取样,并利用分析化学领域的精密仪器对样本进行了重重定量分析验证,并最终发现了氨基酸类和有机酸类共14种小分子化合物,并且这些化合物都显示出了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3种小分子在尿中的升高还与胃癌不良预后有着相关性。
目前,该课题组正在着手尿液新型小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实用检测探索,寄希望于这项研究发现的尿液中有检测胃癌的标志物能够最终在医工、医理等多学科领域实现早日临床转化。
分享到:
上一章: 中国研发杀死癌细胞的新技术 癌症治愈有望
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