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人气医生

您当前位置:疑难病咨询医疗网 >> 专家资讯 >> 健康讲座 >> 浏览文章

中医治病为什么要分阴阳?

作者:99eyao来源:www.99eyao.com日期:2017年04月24日访问:

  中医治病养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方剂,而不是单纯的一、两味药,因为方剂有合理的组合,能照顾全面。历代的名方不下千余首,要辨证地选择,才会有效。中医无论治病养生,一旦用药,首先就要辨阴阳,分寒热。不要以为阴阳是抽象的哲学名词,一般人搞不懂,其实一旦结合临床,就很具体实在。《黄帝内经》说:“阳胜则身热,阴胜则身寒”。“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阳虚的人怕冷,阴虚的人怕热,这是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俗话说的,有的人属于寒体,有的人属于火体。

  阳虚有寒的人除了怕冷之外,往往体温低,基础代谢低,心跳慢,精力不足,睡眠时间长。阴虚有热的人除了怕热之外,往往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容易出现口苦、大便干结、咽喉疼痛等“上火”的现象。

中医,阴阳

  两种不同的体质,主要来自于遗传,有的则是后天营养失衡或患病所致。人的一生,由于内分泌的原因,体质也可能要发生一些阶段性改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有的人属于阴阳两虚、或寒热错杂,或外有寒、里有热,在用药养生的时候,要细心地剖析。

  除了考虑阴虚、阳虚,寒体、火体之外,还要分先天、后天,这是治病养生的根本。“先天之本在于肾,后天之本在于脾胃”。中医的肾,不是指西医的肾脏,而是指人体的三大功能,即泌尿功能,生殖功能,生长、发育、衰老的机制,中医的脾胃,也不是指西医的脾脏、胃,而是指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的三大功能。必须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抓住两个根本进行合理的调节,才能获得长寿。

  例如六味地黄丸是中医广泛用于治疗肾阴虚的“祖方”,共六味药:熟地补肾,山药补脾,山萸肉补肝,复又以泽泻利肾中之水,茯苓祛脾中之湿,丹皮清肝中之火,称作“三补三泻”。名曰补肾,实则肝、脾、肾兼顾,着眼于整体;虽是补剂,却补中有泻,给邪以出路。药味平和,刚柔相济,开合适度,非常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的根本原则,完美体现了中医的辩证法思想。

  由于它整个药性偏凉,所以主要适合于肾肝脾的阴虚证。中老年人经常出现腰酸膝软、舌红口干、头晕耳鸣等症状时,用以养生,是对证的,长期服也不会有副作用。慢性肾炎、妇女更年期等属于肾阴虚的人也适合。然而,肾阳虚弱的人,会越服越怕冷,脾胃气虚的人,服了拉肚子,火气旺的人,服了咽喉疼痛,长痘疹。有些人根本不懂中医要辨证论治的道理,说要养生,统统开六味地黄丸,出现了不适,就把账算在中药“有毒副作用”的头上,岂不冤哉!

  温馨提示:我们的妇炎丸利尿消炎丸等都是治疗疾病的基础方,根据每位患者症状的不同,李医生还会加开一个不同的中药方子。


分享到:

已有(0)位访客点赞

 以下是对 [中医治病为什么要分阴阳?]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您当前位置:疑难病咨询医疗网 >> 专家资讯 >> 健康讲座 >> 浏览文章

科室

前列腺炎支原体衣原体死精、少精、男性不育输卵管堵塞、输卵管炎精囊炎 睾丸炎、附睾炎
膀胱炎 | 盆腔炎 | 子宫疾病 | 血精 | 尿道炎 |

试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