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某,女,26岁,初诊:1983年4月17曰。主诉:结婚3年未孕。1980年5月孕50余天时,行人工流产术(未婚),术后出血不多,恶露20余天干净,这期间曾洗过盆浴澡。后经常两少腹痛,月经每提前3〜4天,经行腹痛重,伴有明显的下坠感。经血黯红、量少,经前乳胀,平时带下量多,时黄时白,素口干口苦,性情急燥。末次月经4月12日,现已干净。舌质红,苔薄欠润,脉弦细。妇科检查提示:双侧附件增粗,压痛(+)。此肝郁气滞,湿热感染。治宜疏肝行滞,清热解毒。处方:柴胡6g,当归10g,赤芍12g,丹参5g,生薏苡仁15g,川棟子10g,败酱草15g,白术15g,甘草6g,知母10g,黄柏10g。
二诊:1983年4月28日。服药后少腹疼痛好转,带下量减少,口干口苦減轻,惟药后大便次数增多,舌淡,苔薄,脉弦细。继服上方加炒扁豆12g。
三诊:1983年5月14日。大便正常,末次月经5月9日来潮,经期腹痛坠症状减轻。经色红,量较前增多,经后惟感右少腹时时隐痛,舌淡,苔薄,脉细。继服上方加白芍12g。
四诊:1983年6月25日。月经过期未行,近1周来感头晕,乏力,嗜睡,口干,晨起恶心,舌淡,苔薄欠润,脉细清,查妊娠试验(+)。诊断:早孕。停药观察。
评析:女子不孕,有诸多原因,多与肾有关,然又不治于肾,于肝脾亦有关系,特别与肝关系密切。《液天士医案》在论治妇科病时曰:“奇经八脉固属扼要,其实最重调肝,因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怫郁,則气滞血亦滞,本病必妨土,故次重脾胃……”。古人论无子,谓男则主于精,女则主于血,其治则男子以补肾为要,女子以调经为先,此言诚为不谬。而调经必调肝,肝气通调,则经候正常。患者受孕,以往月经正常,亦无明显腰痛,可见无肾虚可言。不孕发生在刮宫以后,突然终止妊娠,使体内已建立起来适应妊娠生理需要的脏腑、气血、经络功能因妊娠终止而突然发生变化,一时难以适应;加之刮宫后精神压抑,情绪不畅,肝气怫郁,这时稍有不慎,极易感染湿热邪毒致病。一则气机不畅,肝郁化热,疏泄失司;一则湿热在下,阻滞胞脉,故不能摄精受孕,此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附件炎、输卵管不通。治此等不孕症,不疏通肝气,不清利湿热,气不畅,经不通,则受孕之期不可有,故治宜疏肝理气,清利湿热。
虽本病是湿热为患,但毕竟发生在刮宫后,又伴不孕症,因此在用药上应照顾这一特点,清利湿热同时还要处处照顾精血,切莫误伤正气。方中以柴胡为主,直入肝经辛散疏肝,条达气机;当归、白芍养肝血,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腹痛;赤芍活血通络,清泻肝经血分伏火;丹参养血活血又有解毒之功;川棟子疏肝气;白术健脾。妙在用生薏苡仁、败普草、知母、黄柏、甘草清利下焦湿热,清热不尽用苦寒之品免伤正气,利湿不专于利尿以防伤阴。生薏苡仁甘微寒,性寒清热,味淡利湿,甘能入脾补脾,升少降多,故善利下焦湿热;敗酱草苦平,清热泄结,利水消肿,《药性本草》谓其“治产后诸痛,止腹痛”;黄柏、知母泻肾火,无伤正之过而有坚阴之功;甘草生用清热解毒泻火。观全方疏肝气不破散,养肝之中行疏肝之法,清利湿热不苦寒利尿伤阴,而是清中有养、利中有补,祛邪而正不伤,病邪既去,正气即复,自有受孕之机。
个人简介:黄绳武(1915-1989),出生于湖北省黄陵县世代业医之家。自幼读医学,爱好文学。1935年毕业于湖北国医专科学校并留校任教,担任国医医药校刊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教于湖北中医进修学校,湖北中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担任内科、妇科主任,副院长等职,1979年晋升为教授。曾当选为湖北省五届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湖北分会副理亊长及中医妇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曾先后主编《中医妇科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卷》、《傅青主女科评注》等著作。
分享到:
上一章: 李保民的温阳化痰法治不育
下一章: 李保民的滋阴化痰法治不育
推荐阅读
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