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芪通丸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5克,覆盆子15克,党参12克,熟地黄12克,赤芍药12克,川芎12克,香附12克,山楂12克,红花9克,木通6克,肉桂3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红糖水送服。
【功能】补益气血、活血通经。
【主治】闭经(虚证)。
【出处】引自《程氏医学笔记》。
77.阿胶口服液
【组成】阿胶30克(烊化兑入)、紫河车30克、肉苁蓉30克、益母草20克、白芍药15克、红参6克(另煎兑入)、仙茅6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除阿胶、红参外,与药加红参渣加水煎煮3次,和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再将阿胶。红参汁兑入口服液即可。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能】温肾养肝、养血通经。
【主治】经闭(虚症)。
【出处】引自《程氏医学笔记》。
78.参鹿膏
【组成】太子参150克,菟丝子150克,补骨脂120克,熟地黄200克,丹参90克,牛膝90克,当归100克,白芍药150克,女贞子150克,鹿角胶100克,阿胶150克。
【制法】膏滋。上药除鹿角胶、阿胶外,余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清膏,再将鹿角胶、阿胶加适量黄酒浸泡后隔水炖烊,冲入清膏和匀,然后加红糖300克,收膏即得。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开水调服。
【功能】补益肝肾、养血通经。
【主治】闭经(肝肾亏虚型)。
【出处】引自《集验中成药》。
79疏肝通经散
【组成】北黄芪10克(酒炒),西党参10克,漂白术5克,云茯苓10克,全当归10克,杭白药7克(酒炒),乌贼骨7克,川断续7克,制香附5克,红柴胡3克,广木香3克,上油桂2克,炙甘草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日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
【功能】疏肝达郁、运脾通经。
【主治】闭经(肝郁脾虚型)。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80.调经糖浆
【组成】当归30克,炙黄芪30克,生姜3片,大枣10枚,仙灵脾15克,菟丝子30克。
【制法】糖浆。上药水煎2〜3次后,加红糖适量制成糖装500毫升。
【用法】口服。每次服35毫升,每日服2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必要时可重复1疗程。
【功能】补肾益气养血。
【主治】闭经(气血两虚型)。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分享到:
上一章: 治疗痛经的中药偏方19
下一章: 治疗痛经的中药偏方20
推荐阅读
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