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人气医生

您当前位置:疑难病咨询医疗网 >> 专家博文 >> 妇产科 >> 妇科 >> 浏览文章

治疗痛经的中药偏方8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日期:2015年11月27日访问:

痛经

  36.温经丸

  【组成】党参300克,白术300克(麸炒),茯苓180克,黄芪120克(炙),干姜120克,川附子60克(炙),黑郁金120克,川厚朴60克(姜炙),肉桂180克,吴茱萸120克(甘草水炙),沉香6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筛。取炼蜜[每药粉300克,约用炼蜜(110℃)450克,和药时蜜温100℃]与上药粉搅拌均匀,成滋润团块,分坨,搓条,制丸,每丸重9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温经散寒、养血止散。

  【主治】由气虚血寒引起的经血不调、经期腹痛、子宫虚冷、湿寒白带、血色暗淡。

  【出处】引自《天津市固有成方统一配本》。

  37.香附丸(一)

  【组成】香附1440克(醋炙),当归960克,川芎240克,白芍药480克,砂仁120克,橘皮240克,黄芩240克,白术480克(麸炒),熟地黄480克。

  【制法】酒丸。先将前八味共轧为细末,取部分细粉与熟地黄同研细或捣烂,晒干或低温干燥轧为细粉,再与其余药粉,和匀过80~100目筛。另取黄酒适量,与上药粉泛为小丸,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日服1~2次,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功能】调气和血。

  【主治】由血虚气滞引起的胸闷胁痛、经水不调、经行腹痛及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

  【出处】引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38.调经化瘀丸

  【组成】香附2400克,艾叶炭480克,当归480克,生地黄480克,川芎240克,桃仁240克,赤芍药240克,红花240克,三棱240克,莪术240克,干漆炭240克。

  【制法】浓缩丸。先取香附1200克,与当归、川芎、赤芍药、千漆炭共乳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筛;再将艾叶炭轧为细粉。再取余下香附1200克,与生地黄、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按煮提法提取2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煮沸3小时,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煮沸2小时。滤取药液,浓缩为稠膏。再取艾叶炭细粉420克(留60克挂衣用),与当归等细粉、生地黄等浓缩膏搅拌均匀,分成小块,晒干,或低温干燥,轧为细粉,用冷开水泛为小丸,干燥,用艾叶炭细粉,酌加滑石粉为衣,闯亮,干燥,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粒,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调经行血、温中化瘀。

  【主治】由气血不调引起的血瘀、血滞、经血不调、行经腹痛、经闭不通以及骨蒸烦热、腰腿酸痛等症。

  【出处】引自明代龚云林《寿世保元》。

  39.红花当归散

  【组成】当归24克(酒洗),川芎18克,赤芍药18克,熟地黄18克,香附18克,枳壳15克,玄胡索15克,川厚朴12克(姜炒),小茴香12克(酒炒),柴胡12克,陈皮12克,三棱12克(醋炒),莪术12克(醋煨),牛膝12克,红花9克,甘草6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次,空腹生姜汤冲服。

  【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因年年生育、取血过多以致经水不匀,不时腹中疼痛结块、饮食少进、困倦目眩、潮热往来、五心烦躁、此血虚胃热。

  【出处】引自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

  40.调经滋补丸

  【组成】香附米120克(由酒、醋、童便、盐汤各浸30克,炒),怀生地黄60克(酒浸蒸炒黑),当归60克(酒洗),川芎30克,白芍药30克(酒炒),白术60克(炒),白茯苓30克(去皮),陈皮30克,怀山药30克,牡丹皮30克,小茴香30克(盐酒炒),元胡索30克,阿胶30克(蛤粉炒),山茱萸30克(酒蒸去核)。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酒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或100丸),每日服1~2次,空心米汤调下。

  【功能】滋阴活血、健脾利湿、理气调经、通经止痛。

  【主治】经水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时常头晕眼黑、耳鸣、赤白带下、腰腹疼痛、四肢沉困、五心烦热、胸膈闷、不思饮食、肌肤减削、一切百病皆治。

  【出处】引自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

分享到:

已有(0)位访客点赞

 以下是对 [治疗痛经的中药偏方8]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更多>>

推荐阅读

科室

前列腺炎支原体衣原体死精、少精、男性不育输卵管堵塞、输卵管炎精囊炎 睾丸炎、附睾炎
膀胱炎 | 盆腔炎 | 子宫疾病 | 血精 | 尿道炎 |

试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