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白薇丸
【组成】白薇30克,附子30克(妙),桂心30克,吴茱萸30克(醋炮),熟地黄90克,当归60克,紫石英60克(醋煅),槟榔30克,白芍药5克,人参5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温酒送服。
【功能】补肾助阳、清热调经。
【主治】寒热气道、经迟无子、脉沉紧涩。
【出处】引自清代《医略六书》。
57.白芷暖宫丸
【组成】禹余粮30克(制),白姜I5克(炮),白芍药15克,白芷15克,川椒15克(制),阿胶15克(粉炒),艾叶15克(制),川芎15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40丸,每日服2次,米汤送服,或温酒、醋汤亦可。
【功能】暖血海、安冲任、温补胞室、和养血气。
【主治】子宫虚弱、风寒客滞、因而断续不成孕者。
【出处】引自《妇人良方》。
58.苍术导痰丸
【组成】苍术60克,香附60克(四制),陈皮33克,白茯苓33克,枳壳30克,半夏30克,天南星30克,炙甘草30克。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加姜汁、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通经。
【主治】肥胖妇女、姿于酒食、躯脂溢满、闭塞子宫、经水不调、不能成胎。
【出处】引自清代《医方一盘珠》。
59.秦桂丸
【组成】肉桂30克,秦艽30克,附子30克,厚朴30克,人参30克,干姜30克,白薇30克,半夏30克,当归6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早、晚服1次,温酒送服。
【功能】温宫逐寒、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主治】血海久冷、不孕、脉细涩者。
【出处】引自清代《医略六书》。
60.秘制太和丸
【组成】制香附120克,制苍术120克,广藿香120克,净防风120克,嫩前胡120克,紫苏叶120克,薄荷叶120克,川厚朴120克,草果仁120克,姜半夏120克,台乌药120克,广陈皮120克,焦麦芽120克,砂仁壳120克,炒枳壳120克,焦山楂120克,白豆蔻90克,广木香90克,茯苓90克,川芎90克,羌活90克,白芷90克,粉甘草90克。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面糊为丸,如弹子大,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丸(6-9克重),每日服2〜3次,温开水化服。
【功能】健脾消积、化痰行气。
【主治】妇女信水不准、经行腹痛、骨节疼痛、胸闷食少、停经化胀、脾虚泄泻、气血两亏、积年不孕。
【出处】引自《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
分享到:
上一章: 治疗不孕症的中药偏方10
下一章: 治疗不孕症的中药偏方13
推荐阅读
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