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助阳抑抗散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0克,鹿角片10克,丹参10克,赤芍药10克,白芍药10克,茯苓10克,川续断10克,山楂1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冲服。一般在徘卵期开始服药,至月经来潮停服。
【功能】补肾健脾、温阳化瘀。
【主治】不孕症(阳虚痰浊型)。症见月经后期或正常质一般、腰腿酸软、小腹有凉感、大便易溏、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频数、脉细、舌质淡红、笞白。
【加减】兼湿热者,伴少腹痛、黄白带下偏多,加败酱草15克,薏苡仁15克,五灵脂10克;兼脾胃薄弱者,大便泄泻,加炒白术10克,砂仁5克,炮姜5克。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32.班氏助孕丸
【组成】熟地黄15克,当归10克,白芍药10克,川芎6克,川续断10克,宽丝子20克,鸡血藤20克,益母草10克,炙甘草6克,淫羊藿15克,路路通15克,穿破石2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补益肝肾、养血化瘀。
【主治】输卵管不通致不孕(肝肾亏损、胞脉瘀滞型)。
【加减】若瘀阻甚者,酌加莪术、王不留行、牛膝、泽兰、桃仁、红花;兼见脾胃虚弱、面黄食少者,加党参、白术;兼见肾虚精亏、耳鸣腰酸楚者,加枸杞子、仙茅、川杜仲、川续断。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34.通经促孕口服液
【组成】忍冬藤30克,马鞭草30克,益母草30克,皂角刺15克,莪术15克,广郁金15克,延胡索15克.或加生水蛭10I克(研末兑入)。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液,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另一剂为外用。上药加清水1000毫升,水煎取汁,将药汁倒人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双手(或加泡双足),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功能】理气活血、破瘀通经、消炎止痛。
【主治】因病而致不孕症(凡气滞血瘀型的子宮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通而久畅、盆腔粘连等引起的不孕症均可用之。)
【出处】引自程爵棠《手部疗法治百病》。
35.内补养荣丸
【组成】当归10克,艾炭10克,川芎10克,益母草10克,熟地黄16克,香附16克(醋炙),白术2克(麸炒),甘草2克,白芍药6克,茯苓6克,陈皮8克,杜仲炭4克,砂仁4克,生阿胶4克,黄芪32克(蜜炙)。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没丸重6克。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丸,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补血养胎、健脾止带。°
【主治】气虚血亏、气郁结滞所致之经期不准、子宫虚寒、赤白带下、腰腿酸痛、胸满腹胀、面黄食少、久不孕育二胎动不安。
【出处】引自清代《胎心产法》。
分享到:
上一章: 治疗不孕症的中药偏方6
下一章: 治疗不孕症的中药偏方8
推荐阅读
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