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止痛膏
【组成】党参30克、赤芍药30克、川芎30克、元胡30克、三七粉9克。
【制法】药膏。上药共研为细末,和匀,以米醋调和成软膏状。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此膏30克,分别外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和肚脐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或加内服,每次取药末5克,用温开水冲服,日服3次。
【功能】益气散瘀、理气止痛。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症见痛经、肛坠、不孕、性交痛等。
【出处】引自程爵棠《足部疗法治百病》。
2.复方大黄片
【组成】生大黄6克,桃仁9克,鳖甲15克,琥珀粉1克。
【制法】片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依法制成片剂,每片重0.35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4〜6片,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化瘀通腑、软坚消症。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加减】偏寒者,加肉桂3克,吴茱萸3克,小菌香3克;偏热者,加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丹参9克;偏痛者,加炙乳香3〜4.5克,炙没药3〜4.5克,炒五灵脂9克,参三七片5片;气虚者,加黄芪15克,党参9克,白术9克;气滞者,加延胡索9克,川楝子9克,枳壳9克;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感者,加黄芪25克,川麻9克,木香9克;软坚消瘤,加三棱9克,莪术9克,海藻9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15克,木馒头9克。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王大增方。
3.内异止痛散
【组成】钩藤15克,紫贝齿10克,当归10克,赤芍药10克,五灵脂10克,廷胡索10克,莪术10克,肉桂3克,全竭粉15克,蜈蚣粉15克,广木香5克,川续断1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于经前1〜2天开始服用,至经净后停服。
【功能】平肝熄风、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血瘀痛经剧烈症。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4.内异止血散
【组成】生黄芪20克,制军10克,龙胆草9克,丹皮15克,半枝莲10克,川连炭5克,川柏炭5克,荠菜花12克,马齿苋12克,蒲公英15克,鱼腥草20克,生甘草6克,栝蒌仁12克,血见愁15克,莲房炭1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
【功能】清热解毒、清泄腑热、荡涤实邪、平复胞宫、凉血止血。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出血阶段。
【加减】有块者,加血余炭10克;痛者,加红藤20克。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何子淮方。
5.内异消散丸
【组成】桂枝9克,赤芍药12克,丹皮12克,桃仁9克,昆布12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炙鳖甲15克,茯苓15克,锁阳15克,仙灵脾30克,地鳖虫15克,王不留行12克,消炎丸12克(中成药)。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于经净后连服10天。
【功能】活血化瘀、软坚温肾。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肛门坠痛、性交痛、不孕等症。
【出处】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分享到:
上一章: 治疗闭经的中药偏方8
下一章: 盆腔包裹性积液 该如何有效治疗
推荐阅读
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