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滋阴安神,益肾活血。
【主治】肾亏,神经衰弱。
详细描述:【出处】引自王光清《中国膏药学》。
【制法】膏药。先用香油700毫升,入苍耳草熬数滚,再下谷精草、天门冬、麦门冬、蛇床子、远志、菟丝子、生地黄、熟地黄、牛膝、肉豆蓮、虎骨、续断、鹿茸、紫稍花,熬得药至黑色,又下木鳖子、肉苁蓉、官桂、大附子。少熬,待药俱黑枯,滤去药渣,将油又熬滚,方下黄丹240克;柏油60毫升,用槐条不住手搅,方将后药为细末投入:硫黄6克;赤石脂6克;龙骨6克;木香6克;阳起石12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丁香12克;沉香12克;麝香3克;下尽,搅匀,又下黄蜡18克;拌匀,倾在罐内,封固好,开水中浸7日,备用。
【用法】外用。每膏药用红缎一方,药9克;贴在脐上,再用两个贴在肾区(3克1个)。
药方:
苍耳草30克 谷精草15克 天门冬30克 麦门冬30克 蛇床子30克 远志30克 菟丝子30克 生地黄30克 熟地黄30克 牛膝30克 肉豆蔻30克 虎骨30克 续断30克 鹿茸30克 紫稍花30克 木鳖子18克 肉苁蓉18克 官桂18克 大附子18克